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寻找水墨世界里那精彩的一笔 访安徽青年画坛领头人--陈飞翔

来源: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5年5月4日  浏览次数:2417

寻找水墨世界里那精彩的一笔

访安徽青年画坛领头人——陈飞翔

记者李京鹏

(合肥晚报2015年1月9日)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合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陈飞翔来说,是收获非常丰富的一年。他一口气创作近百幅作品,创下了个人创作数量上的新纪录。在水墨的世界里,陈飞翔浓泼淡抹,一直在寻找那最理想的一笔。博古通今在水墨世界里突围。
“我从小就非常喜绘画,对洁白的宣纸和黑色的墨汁融合在一起的效果产生了强烈的神秘感。”童年时代,陈飞翔受到随处可见的各种“文革”宣传画的影响,把这些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的宣传画作为描摹的对象,继而便一直成长在他的水墨世界里。
一路成长,每一位画家的故事都很厚重,也都简单。说厚重是因为无论是学画时的一帆风顺,还是创作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人生百态不断丰富着他的人生风景;说简单是源于从小到大,陈飞翔从未停止过对水墨艺术表现形式的追求。
从二十岁刚出头,凭借一腔热情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耗时三年创作巨幅作品《黄山颂》,到近两年创作《好人颂》,陈飞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艺术上的瓶颈。“王维说,‘绘事,水墨为上’。我把它作为创作的基本准则。”在陈飞翔的艺术追求道路上,水与墨的交融是永恒的主题。
“在《黄山颂》完成后,我感觉自己遇到创作瓶颈,决定到中国美术学院研修,开阔视野。”陈飞翔介绍,从那时开始,在之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他以牢狱式的求学精神,一头扎进浩瀚的中国传统画中,主攻宋元山水,对自己的创作在笔墨上不断地进行变革,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传统的深入,宋元山水各家各派的艺术风格他如数家珍。
多少个不眠之夜,在冥思苦想中挣扎,陈飞翔逐渐找到自己心灵图式的风格方向。“我的创作中,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放大后都能单独成画。”说到激情处,陈飞翔指着墙上一幅去年创作的山水画对记者这样说道。相信书画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至理名言同样适用于陈飞翔对目前书画市场的观察。
商业时代的困惑会触及到许多人,同样,书画市场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也一度困扰着陈飞翔。“现在有句话叫‘全国市场看山东,山东市场看青州,青州市场要崩盘’,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现在的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盘’,哪里有崩盘一说?”陈飞翔认为,全国的书画市场最近几年尽管火热,但还没有真正成熟,“前几年的艺术市场不是真正的市场,是建立在大量的礼品画、投机倒卖的基础之上,真正因为喜爱而买画收藏的并不多。”
因此,在陈飞翔看来,现在正是书画市场成熟前的阵痛阶段。“我相信书画市场成熟期的到来不会太远了。”陈飞翔认为,一是现在的老百姓手中都有钱了,但却没有好的投资方向,而艺术品市场,只要你买对了,不管是谁的,将来升值的可能性都非常大;第二是更多的其他行业,比如说地产业开始进军书画市场,第三,现在真正爱好收藏的人逐渐增多。告诫家长让孩子学画勿急功近利。
身兼“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和“合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重任,陈飞翔对青少年书画培养尤其是少儿培养方面也比较关注。他告诫家长,让孩子学画切勿急功近利。
陈飞翔认为,每个人的童年都很关键,所以,孩子在幼儿阶段学画应注重兴趣上的引导和培养,而不是技巧上的训练,“在幼儿阶段,教孩子技巧上的东西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应该让孩子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只要孩子感兴趣就好。首先是真正地喜欢画画,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在陈飞翔看来,对孩子学画进行专业方面训练的最佳年龄阶段是从小学开始,家长不能急功近利,在幼儿阶段就要求孩子怎样怎样。
对于那些已经走上绘画道路的青少年,陈飞翔的告诫是,要保持学画的本心,只有不忘初衷,才能走得更远。
采访陈飞翔,是昨日在他位于省图书馆的画室里进行的,窗外阳光普照,一如他对水墨的热情,更像他眼中安徽书画的明天。

 

2015年陈飞翔新作品品鉴会已拍作品欣赏

 

移情、寄性、写心

----品读画家陈飞翔的山水画

徐恩存

(选自《美术报》第779期)

 

陈飞翔在浩瀚的传统中,获得了充足的滋养,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普通性准则中,他悉心吮吸了宋元绘画的精华,提升了自己的视野和胸襟,而元代文人画笔墨,尤使他领略了笔法墨韵的多样性与丰富变化,并渐悟了笔墨作为语言,与创作主体生命品质的内在关联,这使他作品中的笔墨在苍润中又见充实,洗却了时尚中的浮泛和套路;明清之际,江南画家以笔墨的成熟与个性风格见长,虽有复古之风的干扰,却使绘画从外在转向内在,以写心寄性抒情为主,笔墨亦愈加精练;这一切,使陈飞翔在艺术上找到了标帜,其努力方向更加明确;当然,更重要的是徽派绘画传统对他影响至深,无论题材大小,无论小品还是创作,他更加注重笔墨的质量,构图的灵动,境界的深远,在无形中,以苍润、空灵的面貌,体现出新徽派绘画的清新风格。

陈飞翔的山水画,没有把自然---皖南山水放在现实中,而是把它安放在精神高度与文化层面中,也就是力图安放在永恒的意义中;这使得,他在皖南山水中透出他对自然的眷恋,又从这里折射出对无穷造化的神往与憧憬;有此情怀,陈飞翔艺术中的想像和抒情便不会泯灭,他的艺术定会在脚踏实地中攀上新的境界。

 

 

聊以笔墨写性情

文/赖昌平

(选自《时尚·艺术·财富》第2期)

观陈飞翔的作品, 或鸿篇巨制,或乡村小景,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山水画的深度体验,并已转化为自身笔墨的内在功力,成为自身表现的抒情元素。在作品中通过点线挥洒及水墨的幻化中,或浓郁或轻灵,或含蓄或旷达,无不流露出笔墨此在的状态和情绪流动的轨迹,体现了他对于山水画理想彼岸的追索过程。

他的画,笔墨浑然,用笔率性而又内含温润圆厚之致。用墨变化更是得心应手,时入微茫超然之境。在他自信而又深具品味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高迈境界追求。

 

宁静质朴超然悠远的大自然

——品读陈飞翔的山水画

文/杨小薇

(选自《中国画》丛刊)

著名的青年画家陈飞翔几十年执著于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用心呵护着城市喧嚣包围下的自然风景绽放的美丽,观看他的画作始终都弥漫着一种真切、自然、朴实的“静气”。他所创造的画面境界,实际上是一种自然、朴实的“静界”:静如水,超凡脱俗,一尘不染,淡然悠远,他始终坚持生命中最质朴的情感,真诚地面对自然,面对人生,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潜心于艺术规律的探索,用他的绘画语言来诉说自然界的心声、生命中最质朴的情感,努力诠释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静谧及对生命的感动,对天地万物的感恩;同时也为人们营造一种理想的境界——渴望的伊甸园,这既是他自己的心声也是寄予人类自己的心声。看他的绘画作品,似乎已经穿越了城市的繁华,忘记了世俗的烦恼,剩下的只有那份惬意的宁静,然而当你深入观察才发现这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天籁之音,甚至你能感受到树在呼吸,水在歌唱。

 

山水之思

——论陈飞翔的绘画

文/陈忠村

(选自《美术观察》总第229期)

徐复观讲过:“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页。]可见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它排在科学之前。艺术当然离不开艺术家和艺术品,静观和近观陈飞翔近期创作的《琴音幽居图》、《雨后峰翠》和《散峰入云》等,这些作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主观地向我们传达笔墨精神的完美。水墨精神的高度要求向我们展示出作者的审美追求:绘事水墨为上(王维)。陈飞翔在宋元山水里囚禁”15年,从卧薪尝胆式的深入传统再到苦思冥想跳出传统的藩篱。多元化艺术语境的构成、水与墨的文化属性形成了其陈家山水” “纯水墨的独特面貌,水墨的高山境界,令人仰止。陈飞翔的作品在创作上赋予了一种主观的生命激越。

 

水墨·心境·激情

文/米天

(选自《艺术生活》杂志)

“以水墨精神感受自由,以水墨态度享受人生。”这是陈飞翔的心声。在陈飞翔的艺术生命的旅途中。他似乎并不知道将会创作什么,但他知道他在关注什么,他关注什么他就会发现什么,并最终寻找到寄托情感的载体,然后用画面来完成他的艺术创作,透过这样的创作来寄托自己的艺术与人生之梦,即在宁静中透出生命的热情,在安谧中呈现时空的幽远,在缄默中表达心灵淡泊;就像鸟儿找到了羽毛的色彩和飞翔姿态,并构筑了适合它的栖息的巢;就像帆找到了风,或者说风找到了帆……创作以外,陈飞翔喜欢与朋友品茗聊天、把酒对酎,认得他的人都知道他待朋友一如他的创作,至情至真。活着、画着、思考着,这就是陈飞翔的生活。

 

意境融彻 音声之外

--品味画家陈飞翔的水墨画

文/ 杨子煜

(选自《中国杰出青年》杂志)

在当下中国画坛强调制作意识,追求程式化风格,隔靴搔痒的创作意识形态的今天,陈飞翔是一个真正把眼中的山水,心中的山水,用自己的内心真情,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去表现的人。他年轻富有朝气,善良朴实,气宇轩昂。飞翔不仅是一个清醒、明睿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理智而又富于激情的人,他敏感深沉而又执着,对事物的认识是理性的,思辨的,感知的。第一次认识他时就感觉到他身上流淌出的多元化富有哲理的思想气息,给人一种热情飘逸的美感。